敦煌鸣沙山·月牙泉景彩
月牙泉位於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,是一處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觀。鳴沙山下,
泉水形成一湖,在沙丘環抱之中,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。月牙泉,古稱沙井,
俗名藥泉,自漢朝起即為「敦煌八景」之一,得名「月泉曉徹」。
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,東西寬約25米,泉水東深西淺,最深處約5米,彎曲如新月,
因而得名。一灣清泉,漣漪縈迴,碧如翡翠。泉在流沙中,乾旱不枯竭,
風吹沙不落,蔚為奇觀。歷代文人學士對這一獨特的山泉地貌、沙漠奇觀稱讚不已。
月牙泉因「泉映月而無塵」、「亘古沙不填泉,泉不涸竭」而成為奇觀。
「晴空萬里蔚蘭天,美絕人寰月牙泉,銀山四面沙環抱,一池清水綠漪漣」。
月牙泉有四奇:月牙之形千古如舊、惡境之地清流成泉、沙山之中不淹於沙、
古潭老魚食之不老。去鳴沙山月牙泉遊玩以傍晚、黃昏時分最佳。
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,面積 0.88公頃,平均水深3米左右,水質甘冽,
清澈如鏡。千百年來沙山環泉而不被掩埋,地處乾旱沙漠而泉水不濁不涸,
實數罕見。泉內星草含芒、鐵魚鼓浪,山色水光相映成趣,風光十分優美。
月牙泉所處沙山年均降水量為50毫米,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48倍達2400毫米,鳴沙山為流沙沙丘。月牙泉除東北面均被高大沙山環繞,風從東北面吹入將沙山底部流沙向峰頂捲起,這就是為什麼『沙不掩之』的原因。而地下潛流經過此地形成眾多泉眼不斷補給蒸發的池水才有了『綿古至今』的月牙泉。
五十年代測量,月牙泉東西長218米,中段最寬處54米,平均水深5米,最深處7米余。南岸原有廟宇百餘間,但十年動亂中焚毀,農業大躍進時又抽水灌田導致池面嚴重縮小。近年修復古建、掏泉疏水、治沙綠化,才有今天面貌。台灣易經研究專家張淵量博士1993年遊河西時根據易經、易理考證認定月牙泉即王母娘娘蟠桃盛會之瑤池也,信否隨意。
鳴沙山鼓角之聲的起因目前有三種說法:靜電發聲說,即帶有石英晶體的沙粒相互摩擦產生靜電放電發生。摩擦發聲說,乾燥炎熱沙粒摩擦發出聲響。共鳴放大聲說,沙峰所圍溝谷導致聲響共鳴。總之,較為可能形成鼓角之聲的方法是:炎熱氣候、人數眾多、坡陡溝壑。1990年端午節敦煌舉辦滑沙賽按照上述條件200餘人分4組與午後兩點從月牙泉南山背後山樑—塔兒峰頂滑落,根據測聲器紀錄,4組鳴沙所發聲音在54至67分貝之間,正常說話的分貝數為30左右。
來源 – 給面小站